“乡中有些大姓?”文丑寻思姜承此言何意,要说乡中大姓,以他文氏为最,原乡亭林青林氏次之,如今林氏已是灰飞烟灭了,不予考虑,再者就是阳里亭的杜氏,上任有秩杜宜即为杜氏族人,还有柳氏亭柳氏,即柳仲所在之亭。
还有些七七八八的虽算不上什么大姓,到也是富豪人家,就不一一细说了。文丑想到这,双目一亮,心想:“富豪人家,虽说别的不行,聚财的能力方面倒是好手,等这段时间忙过,定将他们传来,探讨一下致富方法,岂不是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了么?”乡民不比三老尊贵,传其至官寺既可。
能称得上大姓的至少有两个条件,一个族人多,一个有钱有权,其中又以有权为重。陈棚里的陈家、西林亭刘庄,此两家虽是乡中富户,但族人不多,也没什么权势,因此称不上大姓,仅是乡中富豪人家的代表。
文丑想到的这四个姓,他自家文氏不必多说了,为县中三大姓之一,虽说自其父故去后,近些年来族中没有谁做多大的官职,但因其族人先前的贡献,其县中大姓的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。林氏也不必说了,未破灭前,跟县中大姓刘氏到有那么点关系,貌似关系不深,不然怎的,林氏灭族,却是连话也没传出来一句呢。杜氏,即前任乡有秩杜宜的家族,论其家产,或还不及陈、刘两家,但有杜宜一人便足称乡中大姓了。柳氏,却是有一人在郡中为官的,貌似叫柳恢,柳仲只是其远支而已。
文丑听得姜承一一叙述完毕,低眉沉思良久方道:“姜公之言却是切中乡中为政的要害!都是大好的建议啊!”
“呵呵,身为三老,不能安富于民,已是罪过,若再对有秩没有些许微末建议!有何面目居三老之位?”姜承愧意谦然道。
“姜公高德,是以被乡民举为三老,远胜小子矣!”文丑伏拜于地道。这是文丑的真情流露,自穿越以来,多见民不裹腹,流民于野,深知民生疾苦,对一心为民的,因不能富民而愧疚不已的姜承更是感佩!
两人见面不多,交浅而言深,君子所忌,然而姜承却毫不遮掩,坦诚直言,明确地说希望他能一改杜宜的“弊政”,不再放纵乡中大姓。
如姜承所言,大姓共霸乡中,威风可见,他不会不知道说出这些话的后果,一旦传出,必会将大姓得罪。更会将已升任为栾城县长的杜宜得罪,可他还是说了。所为者何?——无非是为了百姓,可见其仁德。再者其是对谁所言的,文丑,文丑为谁?乡中大姓之首!若是文丑一心为其文氏而考虑的话,怕是早就弗袖而去了吧!而姜承就是看准了文丑必非那等人,所以才有了那番话,可见其之睿智。文丑焉能不钦佩?
随后两人又多有详谈,关乎民生、时政、传闻奇节、乡中人才等等。
使得文丑大呼不虚此行!心中对姜承的地位又加深了一分,比笼络为手下,不然遗憾终生矣!而姜承对于文丑的好学态度、奇思妙想也是啧啧称奇,对文丑的评价也在上升。
文丑瞧见姜承以手按抚膝上,似是缓解疼痛般,文丑了然,又看了看天色,遂恭敬关切地说道:“不觉间,已是中午时分了,倒是小子扰了姜公作息了。可是因多席地读教,而落下了腿疾?”
汉时的读书人一般皆有午休的习惯,再者时人皆席地而坐,这姜承年纪大了,又收有弟子,平时需要席地教授,接触寒湿之气多了,少不了会落下疾病,不能久跪坐。
“唉,人老了,什么病就都来了!到还真是午时了。”姜承向窗外瞧了瞧感叹道。
“如此小子就不打扰姜公了,瑾拜谢姜公今日教诲!”文丑再拜恭瑾道。
“不必谢吾。若你能将乡中治好,吾替乡民谢君。”姜承拍打着膝头笑道。
又客套了一会儿话,文丑告辞离去。
姜承命姜宣、陈宁代他相送。和陈宁一起把文丑送到里门外后,姜宣迟疑了一下,说道:“荀君,能借一步说话么?”
文丑随着他走到一边,笑道:“适才与足下家尊一席谈话,使我盲眼生明,今后施政便有的放矢,不会无从下手了。……,姜君,你是不是也有良言教我?在下洗耳恭听。”
“家尊所言,若有冒犯之处,还请文君见谅,另吾尝闻文君多于乡中轻侠为伍,还请文君对其等多加约束一二。”姜宣忧虑言道。
“此事,……乡中轻侠多有信服我者,吾必听姜君所言,善加引导之。”文丑转念言道。心想:“当真是虎父无犬子,其父不惧乡中大姓,他也是毅然不惧乡中轻侠!”汉时士子皆有其高傲的脾性,一般是瞧不起那些尚气轻生,整日只知摆刀弄剑的轻侠的。
“如此,谢过文君了。”姜宣言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