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梦公司对青年导演没有具体的年龄限制。
可以是刚毕业的学生,也指刚入行的新人,或者有过拍片经验,却还没有成名的导演,都在扶助的范围。
不是说非要三十岁以下才行,也不需要导演系科班出身。
只要有个好本子,打算从事导演这份职业,就有申请的资格。
这个基金的重点在于挖掘和帮助青年导演,让他们走出第一步,成功了固然可喜,失败了也没有关系。
所以在剧本的选择上更看重创意,也就是这个故事有没有意思。
“有意思”是指能不能给观众带来思考,能不能丰富国产电影的类型,能不能打破一点东西,不走从前的老路。
在西方,有种类型的电影叫做先锋派电影。
它的特点是反传统叙事结构,强调纯视觉性,探索电影的可能性。
林子轩并不鼓励青年导演走这种路子,但国内的影视圈缺少那种求新求变的精神,拍出来的电影大多没什么意思。
青年导演要大胆一些,不能被传统的电影理念捆绑住手脚。
比如田状状,他当年以拍摄实验电影出名,在电影审查的时候审查委员会的委们员表示根本看不懂他的影片。
只有真正的探索了才能知道边界在哪儿,才能明白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。
否则只能永远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,成为井底之蛙。
青年导演的第一个剧本往往是他们真心想拍的内容,下了功夫,可能显得粗糙,不够成熟,但应该会很有意思。
等到他们成名后,被名气和资本束缚,恐怕就没有勇气再尝试创新了。
第一位和林晓玲见面的导演叫做李洋。
李洋已年过四十,和“青年”不怎么沾边,他先是在京城广播学院电视系导演专业学习,后来前往德国学习戏剧和导演。
他在德国给当地的电视台拍过三部纪录片,反响一般。
回到国内后,李洋想要拍电影,但在电影圈,他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,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,也没有关系。
而且,他想拍的题材较为敏感,很少有人愿意投资。
他写的剧本叫做《盲井》,讲了两个在矿区的闲人依靠害人赚钱的故事。
他们把打工者骗到矿区打工,然后在井下害死打工者,制造事故假象,再装作打工者的亲属向矿主索要赔偿。
这个故事有原型,真实的发生过,是九八年的一桩大案。
华国实行私人承包制度后,在产煤大省涌现出了一批煤老板,他们向当地政府承包小煤窑,雇佣打工者下井挖煤。
由于是私人煤窑,安全措施不到位,容易发生矿难。
一旦矿井里死了人,都是私了,不会惊动派出所,一条人命也就十几万块钱。
这种现象在国内相当普遍,当地官员和煤老板勾结,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。
《盲井》正是以私人煤窑为背景,讲了一个谋财害命的故事。
像这种题材的电影即便拍出来也公映不了,自然没人愿意投资。
“你拍这个片子是打算参加国外的电影节吧?”林晓玲直接问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