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本来没想过这么早在华京置业的。
毕竟现在华京还非常的贫瘠,买了房子也没什么意思。
在12年之后,李超人会在长安街上修建华京东方广场,到时华京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。
殷俊那时在旁边拿一块地,修一个别墅小区,让魏小范等好友也住进来,倒也是轻松自在。
可是这一次,魏小范告诉殷俊,上面居然拿出了后海的一座贝勒府,想要给自己,他一下子就心动了。
前世殷俊来过好几次的华京,自然也来过这赫赫有名的华京文艺青年、小资白领们聚集的后海酒吧区。
后琼岛边儿和前海的北边儿一块狭窄的土地上,居然密密麻麻的拥挤着150多家的各式各样的酒吧,一到晚上便灯红酒绿的,一点儿也不输给三里屯。
这里也是华京的音乐和前沿娱乐文化的发源地,许多民间歌手便是从这里起步的,也有许多藏龙卧虎的音乐人,在这里用各种方式继续着自己的音乐生涯。
殷俊听了魏小范的描述,知道这块地儿不在什刹海的核心,也就是不在银锭桥的周围。
但也没有人一定说,这一世的后海酒吧街,就非得在原来的地方吧?
别的不提,这八套宅子买了下来,整体面积比起前世的整个儿后海酒吧街都要大了。
当然殷俊也不会那么俗气,把房子分成一套一套的去做酒吧,他准备每一个宅院做一个不同风格的酒吧,总共八个就足够。
他也不是为了赚钱。
只是觉得这样挺有氛围的事儿,做起来会心里高兴。
就这么的简单。
但是就如魏小范所说的,后海酒吧街这事儿,根本就急不得。
一方面是改造要仔细和认真,不能胡乱来。
殷俊肯定是要最大限度的保护这些四合院的原貌。
甚至在改造之前,必要的修缮是肯定的,花费的钱肯定比购买宅子的钱多。
但这肯定值得,因为殷俊想要几十年之后还能看到这些清朝时的宅院的话,这些花大钱修缮的工作,是肯定要做好的。
等到保证稳固和安全后,这才会开始电路墙面等方面的各种改造。
单是这个工程,起码就得花费一年的时间。
然后还有一个大问题,那便是消费能力的事儿。
当然了,做酒吧和做奢侈品生意有点共通之处,那就是不做普通老百姓的生意。
一瓶在外面只卖10块钱的科罗娜,到了酒吧至少就是20起,30都不少见,遇到精打细算的人,肯定是转头就走,在便利店或者超市提一箱回家,慢慢的喝。
酒吧的真正顾客,是那些寂寞空虚冷的人,还有那些青春飞扬的年轻人。
只有这些人,才会舍得钱来消费。
可是,舍得钱和有没有钱,差别还是很大的。
别看20年之后,当华京后海的酒吧逐渐的兴起的时候,一大批一大批的白领们蜂拥而来,几十块、几百块的酒水喝一大堆,根本不在乎钱的样子。
但在1981年的现在,还有过后的三五、七八年,华国内地的消费,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。
准确的说,也就是在2008年之前,内地的消费能力,始终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准的——2008的全国平均工资也才2000左右,北上广深的平均工资稍高,达到了3000多一点,但大家的各种负担也跟着在增加,你要他们怎么消费?
即使是在1983年开始,到2008年结束,华国的工资增长水准,平均每年都超过了15%,但由于基数实在是太小,大家荷包里的钱仍旧是很有限的。
就现在来说,一杯10-20的啤酒他们能消费得起,但是那些动辄上百的威士忌、鸡尾酒等等,可就真的是难以承受了。
因此在最初的5年时间里,这几家酒吧还不能一起开业,最多就先开一两家,反正每个宅院都至少是3000-4000平方米,面积完全是够用了。
殷俊根本就不会玩改建砌高一两层的把戏。
在后海开酒吧,最重要的就是比格,弄得跟廉价酒楼一样的,那像是什么话?
而最初的这些顾客,除了少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之外,大部分的应该就是外资企业的职员,还有使领馆的工作人员了。
相信上面的人也能想到其中的关节,所以对于“酒吧是不是会腐蚀人心”这样的考量,即使是有,也不会太多。
酒吧算什么?
12年之后长实集团的东方广场,那才是牛比到一塌糊涂的项目。
华京市政.府亲自牵头,他们的老大,那个最高层的三十几位大佬之一,跑了好几个月的府院,终于把数十个部委全部都给搬迁了出去,那是何等的壮观!
相比起东方广场,如果上面的人不愿意迁就一下殷俊的朴素想法,那少年还真的该小心一些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