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2章 颠覆性的产业革命(第四更,求订阅(2 / 2)

阿尔贝托指着“锦衣号”笑道。这艘船实际上就是旧船,是用自由轮改装的旧船,但是现在已经完全变了一副模样。即便是对自由轮非常熟悉的阿尔贝托也差点认不出来它了。

一零三.一七二.一八三.七五

工程师的解释看似非常轻松,但实际上他们改造这艘船的时候一点都不轻松,毕竟除了船壳之外,所有的一切都是重新设计的。

“一个集装箱平均装载15吨货物,虽然只装了五千多吨货,可是装船时间……”

几个小时后,装完最后一个集装箱的“锦衣号”,就缓缓启船了,当天靠港,当天离港,在过去,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。

在人们的注视中,一辆拖车行驶到“锦衣号”的龙门吊下方,随后龙门吊放下吊具——这是的南洋专利设计的半自动吊具,无需人力即可实现吊起集装箱搬运上船。将一个标准货柜吊装至半空,并装上船。

在一辆辆拖车的交替下,集装箱不断的被吊装上船,看着每分钟都有集装箱被吊上船时,阿尔贝托和一众航运公司的高管们,无不是陷入了沉默之中。

集装箱船并不仅仅只是一艘船,从去年陛下提出那個概念起,婆罗洲航运公司就成立了专门小组,研究集装箱,他们根据船的规格设计了 20英尺集装箱,使用了厚重坚固的高强度钢制立柱,可支持多层堆垛。不仅要设计舱内的集装箱导轨和锁具,还需要设计对拖车底盘做了改进,设置了带有导向板的锁具,以便安放和固定集装箱。

“还有,就是公司需要聘请了专业人士进行了全盘统筹。对公司过去航次的数据分析,这可以借助于畅想103电子计算机,对其从码头装卸、航线挂靠、干支线比例等整体运行模型进行模拟计算……”

“又不是什么大日子,咋这么多大人物?”

“可以使用船载龙门起重机作业,这也就摆脱了港口设施的依赖。”

深吸口气,阿尔贝托说道。

其实人物不大,也就是一些婆罗洲航运公司的高管而已,但是在码头这些人绝对是大人物中的大人物。

也正是他们的创举之一。可以说这些工程师们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集装箱的优势,同样也注意到集装箱的缺点——港口设备的严重依赖,但并不是每一个港口都有完善的吊运设备。

李毅安之所以会提到电子计算机,是为了普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,尽管电子计算机已经在南洋得到了普遍的应用,但继续拓展一下用途只会推进它的发展。

“最多也就几个小时吧!”

当然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一艘船而已,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东西。

听着工程师的解释,阿尔贝托笑道。

“嗯,工程师们能够设计出船载龙门吊,可真不简单啊,有了它就不需要依赖港口的专用设备,但是从未来的发展来看,还是需要设计新型的岸边起重机,这个你们和港口以及制造部门,进行商讨一下,集装箱专用船和专用港口,才是真正的未来。”

“总经理,您看,我们在船上安装龙门吊的导轨,四条腿都是在船上进行活动的。而两侧延长部分,则可以折叠,从而保证航行时候的安全性,在港口装卸时,可以打开延长部分进行集装箱装卸。这是我们特意为集装箱船研发的,主要就是考虑到各国港口没有专用设备的,有了它,我们的“锦衣号”就不需要依赖港口设备。”

婆罗洲航运公司总经理阿尔贝托不时的扭头和身旁的工程师交流着。

在官邸的办公室里,即使是已经过去了好几天,可是在提到“锦衣号”的试航成功时,阿尔贝托仍然显得有些激动。

相比于阿尔贝托的平静,李毅安却显得很平静,对于这样的结果,他早就了然于胸了。

“只是看外形,几乎都认不出它是自由轮了,”

“是一场海上运输的革命,它不仅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,而且加快了运输速度,在“锦衣号”仅仅只在东宁泊停了一天,就装载着货物启程返回了长安,往返仅仅只用了十三天,根据计算在这条航线上,“锦衣号”可以做到一年往返长安和东宁24次,而之前使用的散装船一年很难跑到12次。”

“这么大动干戈,认不出来也是正常。”

“如果港口没有吊车怎么办?”

看着资料中“锦衣号”正在航行的照片,李毅安自言自语道。

“这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革命啊……”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